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页

感悟南梁精神

来源:张彦华  发布时间:2021-07-20 10:05:36  浏览次数:7648

按照局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部署,2021年6月20日、21日,组织党员领导干部60余人乘车前往位于甘肃庆城陕甘红军的发源地--南梁开展现场参观学习。

五个多小时舟车劳顿,一下车便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住了。两侧本应是一片黄土的高坡、被茂盛的绿植覆盖的严严实实,这也再一次颠覆了对陕甘地区黄土高坡的原始认知。然而更能吸引我的是在山坡顶部高耸入云的“南梁”两个大字。一种强烈冲动,让我紧跟在讲解员身后,近距离聆听她给我们讲述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故事,满足我对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的好奇。

我们在南梁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敬献了花篮,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在南梁革命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了讲解员对红色革命根据地光辉历史的讲解,仔细观看了展馆内的照片和纪念物品,重温革命岁月,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再教育和精神洗礼。更让我对这里发生的故事特别是革命中形成的“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重读南梁故事

200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总结为“两点一存”即: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2019年8月,总书记再次视察甘肃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踏上南梁这片热土,聆听南梁红色故事,激励我深入了解南梁历史,感悟南梁精神。

一是革命根据地形成

资料显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甘肃正宁寺村塬游击革命根据地(1932年3月下旬,在位于甘肃省新正县(今正宁县)境内正宁寺村塬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8月下旬沦陷)、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1933年3月8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位于陕西省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西北兔儿梁成立,1933年底,照金苏区沦陷)和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东部50公里处南梁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重兵“围剿”下相继丢失。在蒋介石集中精力“围剿”南方革命根据地时,陕甘边革命活动蓬勃兴起。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陕甘边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沿着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创建了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虽然经历了大大小小70多次武装斗争的失败,但却信念坚定、一往无前,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奋起。

1932年2月,陕甘游击队正式成立,在西北地区第一次举起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3月,寺村塬革命委员会和寺村塬游击根据地成立,陕甘边区第一个红色政权由此诞生,揭开了在陕甘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序幕。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逃跑主义”“梢山主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干扰下,在国民党的“进剿”下, 由中国工农红军陕甘红军游击队改编的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寺村塬根据地、照金根据地相继失陷。直到1933年11月包家寨会议后,革命形势才发生了重大转折,重新整编了红二十六军,组建了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广泛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2月,召开了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习仲勋为主席,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1934年11月建立起以南梁为中心的巩固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习仲勋当选为政府主席,刘志丹任军委主席,标志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进入新时期。在反“围剿”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在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下,以红二十七军为主要军事力量的陕北革命根据地逐步建立起来。1928年4月、1935年1月、陕北特委、陕北省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1935年2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刘志丹任军委主席。实现了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的统一,也标志着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在西北军委和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和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各游击队及人民群众经过半年多的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相继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6座县城,1935年7月,陕甘边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面积三万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

二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在不断转战的过程,经过七次改变,党和红军将长征落脚点最终选择在了陕甘革命根据地。1935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在甘肃迭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经甘东北、陕北到靠近苏联的地方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这是党在长征路上的第六次选择。但在哈达铺休整时,偶然从报纸上得知陕甘地区还存在着红军和革命政权的消息,毛泽东果断提出到陕甘根据地去。9月16日,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将陕甘革命根据地作为长征的落脚点。之所以确定陕甘根据地作为落脚点并非偶然,而具有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就战略地位而言,陕甘革命根据地向西、向北可以打通与苏联的联系,东渡黄河可以奔赴抗日前线,正好契合了党中央寻找“落脚点”北上抗日的需要,使红军长征有了“落脚”之“点”。就政权区域而言,截至1935年6月底,陕甘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已形成南北1000余公里,东西500余公里,包括30余县的广大红色区域。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感慨地说:“没有陕北(陕甘根据地),那就不得下地”。就群众基础而言,根据地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老百姓千方百计筹集军粮军费,积极踊跃参军参战,各方动员做好战勤工作,使中央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站住了脚。就军事策应而言,陕甘红军英勇作战,牵制了国民党军队,使蒋介石在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和“围剿”陕甘红军中,南北不能相顾,兵力分散,减轻了长征中红军的压力,有力策应了南方红军的战略转移。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让长途跋涉、疲惫至极的红军有点可落、有点能落,并且能站得住、站得稳,成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三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党中央迅速调整了政治路线,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与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城二将军率先建成联合抗日共同体,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并最终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在巩固发展根据地的同时,中共中央大力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为迎接抗日高潮的来临打下了坚实基础、做好了十足准备。1937年8月,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整编后的八路军主力部队陆续渡过黄河,奔赴抗日战场。陕甘红军的革命力量也汇入八路军,投身抗日战争的洪流。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陕甘宁边区的试验田,为抗战时期路线策略方针的确立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军事建设上看,陕甘边根据地时期“梢林主义”“三色建军”路线和“狡兔三窟”式的战略战术,为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战略方针的确立提供了鲜活的成功实例。从统战工作上看,陕甘边根据地时期“又斗争又联合”的统一战线思想,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确立提供了经验借鉴。从政权建设上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民主选举、十大政策为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民主模范区建设提供了执政经验。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巩固发展壮大形成的陕甘宁边区,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是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革命提供了大本营。

二、感悟南梁精神

陕甘红军和秦陇儿女为中央红军安营陕北,驻军延安,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孕育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南梁精神‎是陕甘边苏区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及其他‎苏区精神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和特色;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同为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头,一脉相承,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都是根植于革命实践的思想文化成果。

一是面向群众、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是南梁精神的核心。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刘志丹参加革命后说,“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好生活”,老百姓称其为老百姓的救命恩人。1936年4月,刘志丹牺牲的噩耗传出后,陕北高原为之震动,红军战士、战马都穿白戴孝,中阳县一时白布为之一空。谢子长被群众称颂为“谢青天”。在革命斗争中他经常告诫部队的指战员,“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时刻不能忘了老百姓,不论走到哪里,都要爱护他们,给他们办好事,这就是我们革命的目的”。因此,老百姓认定打红旗的“老谢”的队伍是为贫苦人打江山的!谢子长临终前说:“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习仲勋在革命生涯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1岁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时,制定并实施了具有开创性、前瞻性的“十大政策”,处处体现着一心为民的思想光芒。所以“群众信任他,把他看做是自己人,当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习仲勋终其一生赤胆忠心为人民谋福利,被毛泽东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成为中国革命发展和进步的脊梁,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样也正是因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一心为民的精神和决心,所以才成为陕甘民心所向。在创建革命根据地最严酷的时刻,陕甘人民以血肉之躯铸就铜墙铁壁,誓死捍卫革命根据地。由于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北方高高擎起开展武装割据的大旗,使陕甘星火犹如耀眼的火炬迅速呈燎原之势,终使西北成为中国革命战略转移的重心。

近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从闹革命开始一心为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好生活”,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最重的位置,无不始终诠释的是“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以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八个字,这既是一位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也是一位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本色的生动写照。

二是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是南梁精神的灵魂。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最为本质的特点,就是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忠诚于党、为党尽忠。刘志丹在入党誓言中写道:“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表现了刘志丹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他的好几位亲属都被敌人杀害,两个幼子由于战时恶劣环境都不幸夭折。1936年东征前刘志丹对夫人同桂荣说:“我这次上前线,是再次去为我的信念而奋斗,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忠诚,为救国救民我可以贡献出一切。”谢子长在入党宣誓时说:“我把一切都交给党了,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34年8月,谢子长在战斗中负伤,但在国民党“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时刻,他带伤主持陕北工作,致使伤情恶化,不久便与世长辞。习仲勋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童年时期他树立了改造社会、复兴中华的理想。少年时期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投身革命,在革命处于低潮、身陷囹圄时,铁窗映丹心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出生入死、百折不挠,是怀抱“最大的牺牲决心”的坚定革命者。南梁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609名烈士的名字,而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牺牲的革命志士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不知道姓名的烈士,他们虽然是无名的英雄,但却在后人心中筑起一座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发展环境,我们要向革命先辈学习,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牢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继续高举革命旗帜,弘扬斗争精神,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坚持不懈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是立党为公、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是南梁精神的特质。在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程中,当时的共产党人坚持高度的党性原则,牢记宗旨、革命为先,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以身作则、团结共进,以肝胆相照、海纳百川的精神,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经受住了种种严峻考验。

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最为集中的特点,就是为了革命忍辱负重、顾全大局。1935年2月,谢子长在病危之际,为了陕甘革命的长远发展,将自己耗尽全部精力和心血创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托付给刘志丹,这种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革命襟怀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顾全大局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南梁精神的内涵所在。1935年10月初,陕甘错误肃反中大批党政军干部被逮捕关押甚至被杀害。当时刘志丹面对逮捕自己的命令,依然自行前往。在刘志丹牺牲60年后,同桂荣在回忆文章《离别时分》中写道:“他牺牲前还戴着‘右’倾的帽子,在这点上他一定很惋惜,可是他仍然承受着压力而奋勇去战斗!正如他平常所说:‘我能忍受一切,都是为了救国。’”错误肃反开始时,习仲勋被捕前有同志劝他躲一躲,他说:“把我杀了,我也不能走。”被关押期间,有人暗示习仲勋可以帮助他逃跑,但他只回答了四个字:“为党尽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习仲勋大局意识、担当精神的写照。

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陕甘共产党人,在创建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斗争中,始终不计得失,以革命大局为重,始终如一坚定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正是靠着“只知有党,不知有其身”的忠诚品格,才使陕甘红旗不倒、革命根据地屹立不败。

"立党为公"是指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外,没有任何的私利私求可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重点体现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更是全面诠释了总书记深切的为民情怀。是南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党要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其中,大局意识强调的是从整体、全局出发对事态进行综合考量和谋划,要求做到认清大局、看透大局、服务大局、贡献大局。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培养统筹兼顾、放眼全体的大局观,既精心于本己之本职工作,又要确保细处工作能够配合党和国家的全盘谋划。正如人们时常谈及的“钉子”精神,我们赞颂它的挤劲、钻劲,然而,换个角度讲,钉子是否处在系统中的合适位置,才最终决定这股钻劲是否有意义、有价值。

四是求实开拓、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南梁精神的精髓。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开始创建和发展的,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人立足陕甘实际,实事求是处理一系列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实践。

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最为可贵的特点,就是既坚持真理,又勇于探索。第一,创造性运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走出了一条具有陕甘特色的革命道路,创建了“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第二,陕甘地区共产党人以农民阶级为革命主体创造性开展革命斗争,创建了新型革命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自此陕甘边区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启了党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史,为党在全国执政作了先期性的实践探索。第三,陕甘地区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展统战和思想工作,为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为初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党中央确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第四,陕甘地区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形成了“三色”建军思想(即白色,派人做争取国民党军队及民团的工作;灰色,派人做土匪武装的工作;红色,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这是陕甘革命武装斗争队伍能够不断壮大、战斗能够不断取胜、根据地能够不断巩固和扩大的原因所在,是我们党富有独创性的战略思想之一,是陕甘革命斗争胜利的根本。第五,陕甘地区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出了“狡兔三窟”军事战略布局和根据地创建模式,是根据地在流动中生存、发展的关键,是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又一开创性的治军思想。毛泽东赞赏刘志丹创建的根据地用了“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出局面,这很高明。这些探索和创新,既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产物,也是求实开拓、敢为人先的结晶。1943年4月23日《解放日报》评价说:“刘志丹同志远离中央,能从革命实践中体会到马列主义之精髓,使马列主义之普遍真理实践于西北,在建军建党建政及领导革命战争中,其方针策略,无不立场坚定、实事求是、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使根据地立于不败之地。”

五是南梁精神是陕甘革命精神谱系的源头,是党革命精神的活水。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进程中,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谱写了一曲曲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凯歌。南梁精神有机地融合了党初创时期信念坚定的开创精神、大革命时期激流勇进的拼搏精神、土地革命战争早期联系群众的务实精神,并在创建发展根据地的实践中丰富发展、接续传承,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承上启下、集散扩大,为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源头活水。同时,南梁精神也是甘肃革命精神谱系的源头,不仅吸纳继承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共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性,为红色基因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南梁曲折的革命历史,一代共产党人的传奇经历,以及期间的所见、所学、所感、所思仍然在感动着、激励着我。在那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我们充分认识到是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品格,使一个伟大的政党带领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民族、伟大的人民走上了和平、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开启了伟大的时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力量和品格,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逆境中拼搏,在苦难中奋起,崇尚光明,追求真理,不屈不挠,勇于献身的拼搏精神和家国情怀。

党的事业百炼成钢。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在南梁精神的激励下,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三、听从时代召唤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今天,南梁精神仍然具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新时期弘扬南梁精神,牢记初心使命,要努力做到:

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听从党召唤

南梁精神的灵魂是坚守信念,即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必须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依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从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及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 并使自己正确的政治主张化为亿万群众的行动纲领;同时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优秀人才。

革命战争时期需要(炊事员早上醒来首先问今天往哪里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改革开放时期需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今天仍然需要。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刻听从党召唤。

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坚定理想信念是分不开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艰苦卓绝中创造红色奇迹,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梁家河村插队7年时间(1969-1975年 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知青、党支部书记)和乡亲们打成了一片。因为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可见理想信念的执着),终于在1974年1月(21岁)如愿以偿,并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中夏明翰的“就义书”、赵一曼的“示儿书”、王尔琢的“托孤书”等都是革命先烈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真实写照。

二是牢记共产党人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南梁精神的核心是面向群众,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政治立场和行为准则,是由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决定的,是由党的世界观和指导思想以及党的伟大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决定的。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白求恩是共产主义战士。我们学习白求恩就是要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奉献和敬业是白求恩精神的核心,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党员干部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学习白求恩,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有人民情怀。我们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以白求恩、张思德、焦裕禄、麦贤德等为榜样,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政治初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颠扑不破的深刻道理。

三是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求真务实加油干

南梁精神的显著特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自信、自强、自立的主体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创造精神,是克勤克俭的高尚品德。南泥湾和南泥湾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写照。在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经过3年时间,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杂草丛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正是这样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使陕甘宁边区政权得以巩固和加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中,担使命,就是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四是坚持实事求是作风,立足岗位出实绩

南梁精神和延安精神的精髓求实开拓、实事求是,贯穿于南梁精神延安精神的各个方面。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短短的二十八年时间里,由一个仅仅五十余人的小党,成长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成功、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西方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难以置信的,这与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并逐渐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不可分。

革命、建设、改革开放都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伟绩。

“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弘扬延安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归根结底就是要从细微处下功夫,做到落小、落细、落实,立足本职岗位干出实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作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就要求我们从当前正在做的事、从广大职工关心的急难愁盼事着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精神力量,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