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页

创新引领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来源:西北地勘院 汪珠德  发布时间:2022-04-20 08:47:14  浏览次数:4004

——西北地质勘查院“112野外党建工作模式”启示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都不可放松。”近年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冶金地质党的建设走深走实。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按照总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着力做好基层党建的最后“一公里”工作。他们根据地质项目部因常年扎根山野,信息闭塞、环境艰苦、党员人数少且高度分散、党组织活动开展困难等现实情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贴近野外作业实际、贴近党员群众、贴近基层党建要求,简便易行、形式灵活的“112野外项目部党建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国企党建落地落实问题,并激活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促进了党建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因势利导,探索中孕育基层党建创新模式

西北地质勘查院作为“ 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和“全国首批百强地质队”,多年来一直履行找矿“国家队”职责,坚守“产业报国”的使命,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伴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下行和矿业经济持续低迷,全国大多地勘单位明显感觉步入了“寒冬”期。西北地质勘查院也同样遇到了矿产勘查项目越来越少,项目利润率大幅度低、单位经济效益明显下滑、职工思想波动加大等一系列影响发展瓶颈问题。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西北地质勘查院党委经过反复研判,形成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西北地质勘查院为国家提供资源保障的使命永远不会变,眼前的困难也是暂时的。在新的环境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基层组织建设,突出工作方法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真正使党建工作的链条延伸到地勘单位的最末端,西北地质勘查院党委经过多年实践,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野外工作特点的“112野外党建工作模式”(即每个野外项目部设立1个党小组,建立1个“党员之家”微信群,开展“流动党校”和“党员活动日”2种特定形式的组织活动。)具体做法是:每年项目部组建出队时,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组建项目部党小组,并通过民主选举确定一名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党性观念强、敢于担当的优秀党员担任党小组长。党小组的及时组建和党小组长的确定,既确保了项目部党员的集中管理、教育,也为党组织战斗力形成奠定了组织基础;所有党小组组建完毕后,党支部通过微信群建立互联网“党员之家”平台。“党员之家”较好解决了各项目部在野外工作期间,因党员分散造成的党员与支部之间联系不紧密的问题。通过“党员之家”平台,支部还可将大量的学习资料、工作动态、最新发生的时事政治、上级工作要求、工作经验等及时告知广大党员,从而拉近组织和一线党员间的距离,发挥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各党小组也可将各自的党建工作通过平台及时进行交流学习,真正形成“比学赶拼”的局面;“流动党校”是为解决党员高度分散,“三会一课”制度在基层难以落实而采取的一项创新措施。工作过程中,通过支部书记分别到各党小组讲党课、建立党小组学习专栏交流学习心得、设立黑板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利用微信群QQ群开展网上“三会一课”等活动,使常规性党员教育由无形变有形,由抽象变具体,真正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载体。为把基层党建落到实处,各支部还规定每月要确定两个半天作为“党员活动日”。“党员活动日”除了总结安排党小组阶段性工作、学习党史知识和开展文体活动外,还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安排技术交流活动,切实把党建和生产经营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党员活动日”在加强党员党性教育、丰富职工野外生活、增强职工团结稳定、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传导和带动作用。

“112野外党建工作模式”确立形成后,院党委又及时下发文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推广。几年来,随着“112野外党建工作模式”的全面推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领导力进一步增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建的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优化内涵   推动基层党建创新走深走实

为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在野外一线切实得到加强,西北地质勘查院党委对“112野外党建工作模式”进一步细化,明确规定党小组长要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并参与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和党小组长组成的三人管理小组。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项目标准化建设中,始终把党小组建设作为关键模块来部署,始终做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一样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奖励。

还根据项目部实际情况,要求支部充分利用年初和年尾野外项目收队期间人员相对集中的有利条件,着力加大党员集中学习频次,认真开好支部组织生活会,推动解决平时党员学习教育不深不透和不全面的问题;出队期间,则要求支部利用“党员之家”平台,设立“微党课”、“共同读党史”、“形势教育大家谈”、“反腐倡廉全覆盖”等学习板块,经常性编发学习内容,基本做到党员教育全过程、无盲区、全覆盖。

野外作业期间,各党支部要求党员进山时,要自觉把党旗带在身上。每当这些戴着党徽、打着党旗的地质队员们穿梭在高山峡谷或戈壁大漠当中时,当地居民也对他们很尊重,甚至把他们看作是党派来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了许多方便,这也无形中增添了员工们对党的热爱与做好工作的自信和勇气。大家的感受是,党旗可以凝聚人心,有党旗在我们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团体,就有主心骨,就不会孤独和恐惧,干什么也都有那么一股劲。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支部这“一根针”的作用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在落实“112野外党建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各支部还积极协调各党小组创新性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在野外工作期间,由于各党小组生产任务繁重而紧迫,没有更多的时间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党内文件材料。为确保各党小组有效开展党内生活,支委会每次接到上级的学习要求之后,都会安排专人精心归类和筹划,并收集各类相关材料进行筛选浓缩,精选后再及时下发给各党小组。为指导基层党小组工作开展,支委会成员还经常奔赴各项目部,就野外项目部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落实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为改变野外项目部人员忽视外在形象建设的现实状况,提升单位品牌价值,各支部还统一制作了与岗位、组织机构、质量、安全相关的上墙牌模板,统一定制了有单位统一标志的工装,还推出“党员床头卡”、“职工风采板”、“流动小书屋”、“安全隐患防范卡”等体现项目部管理特色的宣传模块,并依托这些模块,相继展开 “技能讲堂”、“技术比武”等能力提升活动。

创先争优  铸牢基层基层党建动力之基

党的性质决定了作为共产党员,就必须走在群众前面,时时处处做群众的表率。“112野外党建工作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过细致入微的引导教育,使党员的先进性在工作岗位得以充分展现。西北地质勘查院近几年开展的地质勘查项目,普遍规模较小。虽然每个项目部的党员只有区区几名,但在党小组的带领下,这些党员人人初心不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刻画在千山万壑和茫茫戈壁当中。从技术大讲堂活动的持续开展,到人才“传帮带”活动的不断完善;从党员示范岗的设立,到标准化项目的建设;从找矿突击队的组成,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运行的全过程都能追寻到共产党员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团结奋斗的人生足迹。

在西北地质勘查院的野外地勘项目部,每当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党小组都要号召每一名党员首先主动挑起重担,发挥“一个党员是一面旗帜”的作用。2017年,西昆仑甜水海项目部党小组喊出“大干三十天确保任务完成”的口号,当他们夜以继日在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区完成了许多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四名党员硬是坚持到最后,没有一名中途退场;南疆和田米提孜项目党小组在每一名党员的床头挂上了“党员岗”的卡片,时时提醒党员应该走在群众的最前头。这个项目驻地距工作区很远,每次出去野外宿营都要一个星期,而且途中都会随时遇到地形、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各种考验,有时甚至可能具有生命危险,但这个项目的几名党员,始终走在职工的最前面,坡度大的陡崖党员先上,雪水湍急的溪流党员先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极端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诠释着“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的至理名言;地处陕南大山深处的黄龙金矿勘查项目部,以党员为主体的技术人员在垂深240米总共1600多个台阶的陡峭狭窄闷热的地下坑道内要每天走个来回,常常都是气喘吁吁下去,大汗淋漓返回。连续三个多月的奋战,终于取得良好找矿成果,并使这个开采了几十年的老旧矿山重新获得了新生;2017年12月底,甘肃柳园钻井沟金矿项目部的党小组,带领党员和项目人员在滴水成冰的季节,搭起帐篷就开始组织野外作业。一个多月的野外作业中,大家身上厚厚的棉衣从没有脱下过,直到除夕的前一天,他们才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后返回基地;2021年下半年,新疆民裕铁矿项目部党小组的党员们,顶着北疆一场又一场寒流侵扰,踩着没过膝盖的积雪带领员工连续开展两个多月的野外勘查。为了抢时间,他们每天要在积雪中进行6-8小时野外作业,寒风吹得脸颊生疼,穿着厚厚的棉衣也禁不住直打寒颤,裤腿和鞋湿了以后很快都变成冰了;2016年起开展的西藏墨竹工卡县铅锌矿勘查项目连续施工好几年,这里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即使内地如同泼火的三伏天,这里的高山依然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但项目党小组带领地质工作人员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永远是冬天的环境中工作。面对艰苦环境和高难野外作业,他们还提出了"缺氧不缺精神"的口号,他们不愧为新时代最可爱的地质人。

细数起来,“十三五”以来西北地质勘查院开展的勘查项目大大小小有几百个。在这里,所有党员几乎都是一样,时时处处发挥着表率作用,他们中有人明知自己有高血压,但“轻伤不下火线”,依然坚持在高原上。他们中有人明知家中遭遇严重洪灾,父母安危不得而知,但依然选择坚守在项目上。在这里,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组织存在。陕南发大水,白河项目部的党员齐刷刷走在了抗洪救灾的最前面。甘肃西部地区受新冠疫情影响,几个项目部生产生活物资严重短缺,项目部党小组主动与地方疫情防控管理部门接洽联系,很快解决了野外项目的燃眉之急,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不误”。

言传身教,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继承中发展

“112野外党建工作模式”实施过程中,西北地质勘查院各级党组织找准野外一线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用创新的工作方法凝聚人心、化解职工难题。年届花甲的优秀党员、技术专家李会民多年来一直在野外一线从事技术工作。2021年他来到新疆哈巴河金矿勘查项目从事技术指导工作。这个项目在地下几百米深的坑道内施工,潮湿闷热的工作环境让人难以忍受。这个项目有一名二十出头的技术员,一度因艰苦的工作环境产生辞职的念头。李会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就给这名技术员讲冶金地质发展历程和他本人几十年的野外工作经历,并像父辈那样给予小伙子精神鼓励和生活关心。在李会民的劝导下,这名年轻的技术人员很快稳定了情绪,并精神饱满地投身到了工作第一线。

甜水海项目远离城市,没有网络信号,员工往家里打个电话也需要开两个小时汽车到边防兵站有信号的地方去打,且项目部技术人员绝大部分是年轻人,住在山上的帐篷里,失去与外界的联系,就会特别烦躁、特别想家。党小组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过节时组织大家包饺子;下雪时,组织大家堆雪人。为纾解大家情绪,党小组还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党史,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提振大家的信心;2017年深秋,甜水海项目快要收队时,由于工作寒冷气候和不间断高原反应的侵扰,7名外聘工勤人员纷纷提出辞职,要求提前下山。为确保项目野外工作全面完成,党小组就安排所有党员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分头找这些外聘人员交流谈心。几天后,这7名外聘人员全部化解了心中疑虑,并主动和项目部其他人员一道坚持做完了项目野外收尾工作。

下巴扎项目部为了提高大家的专业技术水平,党小组在帐篷里建成了流动书屋,把项目设计,区调规范,三大岩类等书籍专门腾出一张床来摆放,时刻叮嘱大家不忘学习,并有专人负责把重点内容抄录在小黑板上,让大家经常看到加深记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得这个项目的所有技术人员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区调技术要领,并在院组织的年度野外技术质量验收中取得较好成绩。

如今, “112野外党建工作模式”正在西北地质勘查院的全面推广。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确定的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中,这种贴近地勘单位工作实际的创新性党建工作方法,必将引领立志“产业报国”的西北地质勘查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思想,党建促进发展”的党建创新发展之路。